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供应链向价值链转变
供应链建设成为近两年许多企业关注的核心业务之一,日前在深圳召开的CCFA新消费论坛——2022年零售业供应链年会,以“从供应链向价值链演进”为主题,通过供应链新技术探讨和创新模式最佳实践分享,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和供应链价值的整体提升,以此更好顺应零售业向高水平发展转型的新阶段。
如何明确“供应链”本质,并通过“供应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通过对供应链专业委员会成员的调查显示,2022年中国零售供应链建设的三个关注方向为价值链、商品力、全渠道。
价值链从价值链视角来考虑问题,首先要从消费者入手,零售企业要知道自己的消费者(会员)是谁,他们的需求和喜好是什么;其次,根据消费者需求、零售门店定位及分布,决定商品的采购以及商品仓网配的布局。通过采取对应的科学技术手段,提升配送中心、仓库的自动化水平和柔性能力,实现降本增效。同时,还要关注零供企业之间在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方面的协同,最终实现原材料采购的优化。
商品力近年来业内不少企业的经历也显示,单纯烧钱换流量、换用户的玩法已经难以长久维系。一方面,当前商品总量供应充足,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消费升级的需求依旧旺盛。同时,随着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何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差异化的需求,企业的商品力将扮演逐渐重要的角色。
全渠道目前,随着零售企业线上商城、直播团购、前置仓、网格仓、短视频等渠道的不断扩充,企业在实现全渠道一盘货,在平衡和应对不同渠道、不同业务模式方面依旧捉襟见肘,成本快速提升。全渠道供应链建设迫在眉睫。
普华永道ESG可持续战略与运营主管合伙人钟晓扬在题为《零售企业供应链向价值链演变》的主题分享时表示,面向未来的供应链,需要企业具备综合管理能力,最重要的包含:适应性,快速响应能力;商品流和服务流客户体验的实现;运营资金和资源的能力;供应链端到端的透明性及上下游的合作。他认为,供应链一直以来都是价值创造环节。在未来不确定的前提下,企业对于供应链需要有前瞻性的规划,也需要聚焦目前已经实现的价值做进一步的叠加。
京东集团副总裁王强从市场变化的角度及京东为零售打造的供应链的柔性和韧性方面出发,进行深入分享。他表示,供应链模式的改变,慢慢的变成了零售行业非常核心的驱动力。尤其是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这些浪潮的加持之下,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了供应链的优化,成为每个企业都需要去思考的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在疫情等特殊时期出现的问题表明,企业只有从供应链的战略和规划出发,打通计划、履约、执行三道防线为公司可以提供技术驱动的决定依据和整体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在变化的环境下,保持供应链的柔性和韧性,实现持续稳定高质量的业务增长。
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亚美向与会者介绍了成都伊藤洋华堂在商品力、供应链方面的建设思考和行动。为了持续提供高品质、高日常性的差异化商品,成都伊藤洋华堂一直重视自主品牌的建设、日系商品的扩大、未来友好型商品的开发以及供应链的开发与建设。她表示,未来成都伊藤洋华堂逐渐完备全球性的优质资源供应链建设,专注核心商品力开发,从而建立快速响应、负责任的商品管控体系,为顾客提供差异化、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变化。
厦门元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启明则从自有品牌起订量、客户变化、供应链柔性三个维度出发,分享了元初食品的供应链治理个性。陈启明表示,元初食品在商品开发上打造了一个闭环,有自己的商品开发团队、自己的供应商基础,核心SKU,自建的信息开发团队,在欧洲和北美还有自己的研发中心。陈启明表示,中国的小企业、大企业、平台充满阳光和希望,在精耕细作上,零售品牌和自有品牌还有很多的机会和希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欧—震坤行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主任赵先德进行了题为《中国零售及供应链发展的新趋势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数字化在零售供应链与商业模式创新之中有几个作用:一是数字化技术给提供了企业内部和不同环节流程之间的创新整合工具。二是拉近了企业与用户的数据,离用户越近越容易获得行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来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三是数据帮企业整合多个组织的资源,使信息更透明,提高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帮助优化决策,提高资源利率,通过这一些作用最后能支持商业模式的创新落地。
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韦俊贤进行了题为《从不确定中探寻确定性——穿越危机》的主题演讲。谈到在当前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企业怎么样应对,韦俊贤认为有几个必须要格外注意的地方:一是现金为王,二是身心健康、三是要有策略思维。策略思维里第一优先的是回到聚焦,勇于试错,找到另外一条路。至少未来5到10年,要正确把握行业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最好的客户与最强的团队一起迎接挑战,找到未来的正确发展方向。
生鲜果蔬是消费的人日常生活需求量大、不可或缺的必需商品,但因采收不当、采后处理技术不佳、贮藏条件不良等原因,其流通损耗率高达20%—30%。在当前国内疫情复杂多变、严格防控常态化、行业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形势下,大大降低生鲜果蔬类商品在供应链各环节的不必要损耗,确保其持续稳定供应,不仅关系到每一家连锁零售企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是保民生的基础性需求。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自2019年联合生鲜传奇、北京华冠、百果园等多家企业发起“生鲜供应链标准化行动计划”以来,众多连锁零售企业通过采用标准化果蔬周转筐,在给消费的人带来更实惠价格和更高品质生鲜果蔬商品的同时,也让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有了更好的抓手,收获更高的经济收益和品牌效应。
新近发布的《2022 CCFA中国生鲜筐应用调研报告》,通过对50余家连锁零售企业、果蔬批发商及种植户、生鲜果蔬供应链各环节软硬件服务商、咨询机构等调研,分析了国内外生鲜供应链发展现状,回顾了国内标准化果蔬周转筐发展历史,总结并预测了标准化果蔬周转筐的应用模型、最佳实践和发展的新趋势,探寻生鲜果蔬这一品类目前及未来的创新商业模型。
据了解,生鲜供应链标准化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工作重点包括:标准化推进,进一步在普及标准化果蔬周转筐过程中,从实际操作、标准化、政策协调等方面,发现处理问题;提升果蔬供应链精细化管理,在供应链效率,包括配送、自动化加工、冷链、果蔬存储和配送的适用性等方面着手,进而保障并延长果蔬货架期;赋能培训,针对种植户、经销商、批发商、连锁零售企业等不同对象,加强专业能力培训;试点示范。选取5—10种不同生鲜果蔬商品,展开全流程试点应用,包括标准化生鲜果蔬周转筐应用模式、标准化、自动化设施设备应用投入产出、商品损耗前后对比分析,以及全流程碳排放、绿色环保数据测量等方面内容。
1月18日,四川省阆中市阆中古城,民间艺人和文艺工作者在表演节目欢度腊八节,喜迎农历新年。这是参演的小朋友在表演。 春节临近,神州大地年味渐浓。 新华社发(王玉贵 摄)
要说冬季什么最能抚慰“吃货”的心,街头香喷喷的烤红薯一定榜上有名。 不过,烤红薯的“兄弟”——蒸红薯的待遇似乎就差一些,不少人觉得后者不如前者好吃。最近,“烤红薯为什么比蒸红薯更美味”的话题也频频登上热搜。那么,烤红薯比蒸红薯更香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