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卖书”扭曲了书的价值与价格关系
一元钱能买到什么?你甚至买不到一瓶水,但在刘媛媛的直播间里,你可以拿它买到书。
近日,刘媛媛的“亿元”直播专场“50万册书破价到10元以下”“10万册1元书”,引起出版业热议。
刘媛媛自贴低价、推广图书的好意值得肯定,但此举长期影响如何,书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这样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在展开讨论之前,有一点必须承认——所谓“刘媛媛绞杀图书业”的观点有失偏颇。一个人不足以摧垮整个行业,除非这个行业本身病了。一元卖书、销量破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出版业群情激愤之下,把矛头对准了刘媛媛。但她只是万千低价卖书的主播之一,背后的真正问题的应该是破价卖书的销售模式。作者觉得,破价卖书的重点是,它扭曲了书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一本书的价格应当是其价值的体现。尽管一本书所蕴藏的精神价值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但当其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时,其价格至少要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写照它的价值。选题组稿、排版装帧、印刷营销,一本书凝集着作者和出版人员的心血,是饱含巨大精神意义的劳动成果,而跌破成本的“一元”远不能体现其价值。
刘媛媛在回应中表示,低价是为了招引人流、“做大场”。然而,图书并非普通商品,其价值不在于销量,以销售额为目的本身就有一定的问题。短期内,低价销售确实可以招引人流、解决库存;但是低价下的销量不能反应真实需求,自贴低价的个人行为也不是长久之计,从长久来看,此举弊大于利。出版业人士指出,破价销售的长期危害在于:其一,出版商被迫提价,而价差被中间商赚走,消费者也无法获益;其二,图书低价影响国人的消费观念,买书看重价格而非质量;其三,出版业进一步亏损,将导致人才流失、图书质量下降。由此看来,长期的价格与价值不对称只会进一步贬损图书价值。
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格外注意,反对破价销售不等于鼓励高价卖书。近几年,国内“书太贵”的呼声不在少数。尽管中国的书本均价远低于发达国家,但结合我国收入情况去看,书籍对于不少家庭来说依旧昂贵。由此看来,从阅读需求、阅读情境和消费能力出发,对我国读者进行细分是相当有必要的。出版商可以推出定价不同的精装版与平装版,来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英国的企鹅图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创始人将经典文学做成了方便携带的平装本,定价仅为6便士,满足了读者对方便、低价读物的需求。
图书本身的价值同样需要我们来关注。在疫情影响、线上销售和直播平台的三重夹击下,出版业陷入困境;许多出版商纷纷涌向有利可图的童书和教辅行业,同时图书的质量也在下滑。对于出版业来说,出版优质图书不仅是职责所在,也不只是情怀所向,而是维持长远发展的关键。内容低劣、装帧粗糙的读物短期内或许可以薄利多销,但长久来看此举无异于自断生路。一本书只有内容好、质量优,才会吸引消费的人花高价买单。出版业除了要提升质量,也要兼顾童书、教辅以外的图书,满足多种读者的需求。
在确保出版业提供优质图书的同时,提升国人对书籍的价值认同也颇为关键。低价卖书的破亿销售量固然傲人,但其背后到底是读者认同书本价值产生的真正需求,还是消费者出于趋利心理抬起的虚高流量,这点值得深究。尽管近几年国人知识付费的意愿明显地增强,作者觉得国人对书籍的价值认同仍有存在比较大提升空间。近几年,各地“网红书店”频频出圈。笔者曾经走访过上海、西安多地共计20余家“网红书店”,无一例外的是——店内最多的不是读者,是游客。有书柜前大凹造型的精致姐妹,有台阶上舞动丝巾的一队大妈,有端着相机的男友和永远不满意的女友……由此看来,破价销售的虚高购买量,“网红书店”的高人气也不能完全解读为人们对书本价值的认同。推进全民阅读首先要让人们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只有对书本产生了价值认同,人们才会自发读书、买书,从而逐渐爱上书。
提升图书价值不可或缺的是多方合作。有关部门需要规范图书售价标准,国家也需要出台有关规定法律保护出版业的生存环境,还可以对提供优质图书的出版商予以补贴。而出版业和主播应当放下冲突、走向合作,利用“短平快”的直播渠道和主播的流量推广优质图书,并进一步从低价倾销的一时之举转变为引领阅读、增值服务的长久之策。
争论和反思开始了,行动也需要开始。书之于个人、之于民族的价值无需多言,对这种的无价之宝,我们目前做的还远远不足。
- 上一篇:舒炜 书的生死
- 下一篇:走俏的图书盲盒 难躲的货不对板